时间:2023-03-30 | 栏目:慈善动态 | 点击:次
寻找社会最底层走在求学路上的孩子
(10月15号云林片区走访随记)
作者: 叮当猫
参加过几次玉汝于成助学社的走访活动,每次似乎都是相似的场景,时间一般选择在周末或假期,由志愿者组成小分队,根据手头上仅有的孩子家长电话和孩子住址信息,一路走村问户摸到孩子家里,通过问询、观察等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真实的信息,筛选出需要提供资助的孩子们。但实际上每次走访却又是完全不同的,因为每一个家庭后面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,倾听这样的故事,了解困难家庭的冷暖,这是志愿者需要完成的任务。本周六,助学社又安排了一次走访活动,这次由鱼乐-笑行冷总、新丹陈总和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赴茅山老区云林走访困难学生。
有一种困苦造就坚韧
导致家庭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:有的是原本幸福的一家子,由于家庭变故而突然拐弯,这样的猝不及防会让整个家庭迷茫困惑难以招架;有的是疾病压弯了这个家庭的脊柱,从此这个家庭再难恢复元气和活力;也有的是家庭需要供养的人员较多,有限的收入无法满足目前的开支需求……。
但这次走访,有一家的情况却让我深深震撼了。走访结束,脑子里这样的画面总是挥之不去,一群苍蝇、还有花脚的蚊子在耳边盘旋飞舞,触目惊心,但这不是梦境里的场景,却是孩子一家面对的真实生活状况。两间低矮的屋子,潮湿且不太通透。孩子的母亲坐在门槛上整理小葱,她把小葱扎成一捆一捆的,告诉我们会有人到村里来收购,那样就可以换几个钱补贴家用。看到我们,她起身把我们迎到屋里,于是我就看到了满屋飞舞的苍蝇和蚊子, 闻到了空气中散发出来的霉潮味儿。
家里两个孩子,大的20多岁,却是天生残疾,不仅患有眼疾而且还有癫痫,一个人无法独立生活,母亲不得不呆在家里照顾他,孩子个头已经很高,智商却还是停留在孩提时代,可以想象得出母亲得承受多大的压力!这样的劳心是最伤人的,母亲就这样被耗尽了青春,才40多岁的人,看上去却无比苍老无奈。我们走访的孩子读初二,个子不高且比较黑瘦,看到他时,他正在灶台前的一张小凳子上切萝卜,仔细看了下,家里除了萝卜就是茭白,这就应该是中午的全部了吧?孩子的父亲已经50多岁,因为没啥技能技术,只能是做建筑小工,靠自己的苦力换来一些生活费,就是这样的活儿,却也是得不到保障的,下雨啥的,就只能赋闲在家里了,真的是非常的劳累辛苦。
这样的家庭,父母在逐渐的老去,大的有残疾在身的孩子却是再也长不大了,家庭能否有未来,就得看我们走访的这位孩子了。而他真的还很小,还只是一名初中生,无法承受这个家庭之重,他暂时是没有能力给这个家庭带来变化的,但他内心不屈于现实的坚强,小小年纪就懂得分担家庭责任的担当分明让大家看到了希望。让我们大家更多地去关注这样的家庭,帮助孩子---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,去点燃梦想,帮助他更好地成长,帮助他将来有能力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。让生活继续,让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。
有一种坚持源于奉献
冒着酷暑、顶着飘雨、脚踩着冰雪,这或许是很多志愿者们在走访过程中都经历过的,维系这一切的纽带是爱,是一种深远意义上的大爱。
在去走访的路上,我充当了一回记者身份。我问资深志愿者-鱼乐笑行:“你走访过的孩子也一百多家了,走访的过程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乐趣,为什么你能坚持下来呢?”他是这样回答我的,他说:“这或许就是一种人生经历,如果不是因为走访,我想,或许这一辈子,我都不可能会到丹阳的这些村庄来过!”明明是付出,他却是满满感恩,他真的是活出了境界。一起的还有陈总,他住在新桥、丹阳的东部乡镇,却主动报名参与到丹阳最西部乡镇的走访。陈总是一位有信仰的人,生活中他经常悟禅悟道,他常说宇宙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暗物质,而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光亮周围,降低暗物质。正因为如此,所以他一直听从内心的召唤,坚持着自己的坚持。
像鱼乐和陈总这样的志愿者,他们拥有自己的经济实体,都需要忙各自的事业,但作为助学社的志愿者,他们却能暂时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,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:孩子是家庭的未来,帮助困难孩子,就是帮助困难家庭。作为志愿者,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助人自助这个最为朴素的道理。在玉汝于成助学社这个大家庭里,其实有太多这样的志愿者,只要有需要,他们都愿意选择默默付出,只为给予那一盏灯的温暖和光亮。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样的团体骄傲和喝彩!
欲知事情发展如何,请看下篇日记连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