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游记》团队管理智慧分析:从名著中学习成功经验!
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可谓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,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难,方才求得真经。读完全书回过头来细细回味这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,在呈现各种妖魔神怪的故事中,也透露着更多的团队管理智慧。 一个小团队几个人合作,大家起完成一件事情,它其中会遇到怎样的矛盾、应该怎么解决?我们自己修身立命以及我们团队树立目标、取得成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?让我们从《西游记》中学习和总结西游记团队的成功经验,借以反哺于我们的企业管理、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。
成功要耐得住寂寞
话说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,山顶孕育以仙胎,常年累月吸收日月之精华,突然有一天奇石崩裂,石猴诞生。只见它的两只眼睛射出两道金光直冲霄汉,直接射到了天上的灵霄宝殿之上,把正安坐在灵霄宝殿之上闭目养神的玉皇大帝吓了一跳,立马召集各路神仙来探讨到底出了什么事儿……
一个方案的落地成功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,那也是需要一砖一瓦堆积而成的。成功要耐得住寂寞,黎明前最黑暗,九层之台起于垒土,只要耐得住寂寞、耐的下心,一步一个脚印,终究会水滴石穿,水到渠成。孙悟空的诞生并非偶然,而是常年累月吸收日月精华之必然。 要想获得,必先给予,有舍方有所得。
领导要有一个直接的信息渠道 一个组织当中有五个基本资源是必备的:人、财、物、信息、时间,其中信息资源是个重要资源。
什么是信息资源?就是对于突发事件,管理者、领导者和老百姓咱都得知道。面对突然射过来的两道金光这个突发事件,那玉皇大帝就得要收集信息,那你说玉皇大帝怎么收集信息呢?是不是让土地报给城隍,城隍报给阎王,阎王报给地上,地上报给天上?不是这样的,层层上报信息层层加工就会产生衰减,导致信息不完整。
西红柿原理告诉我们:突发事件的过程中,信息象西红柿,倒的手越多烂得越快,加工的次数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,你要想吃西红柿怎样最好?直接伸出手到架上去摘,这个原则就叫做领导要有一个直接的信息渠道。 遇到突发事件收集信息很重要,但经过层层上报信息可能会失真,因此,领导要有一个直接的信息渠道。 那么作为天界的最高领导,玉皇大帝是如何直接获取信息的呢?千里眼和顺风耳,耳聪目明才能做大事。
确定领导权,确定分工 团队为什么说重要呢,因为我们认为一群人要做事情,怎么做最重要两条:
第一,确定领导权,就是谁说了算。
第二,确定分工,就是你干什么,我干什么。如果咱们一群人做事情,没有领导权,没有分工,这群人就是乌合之众,数量百万,也一点儿用没有。 所以,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,但是有了权力分工,这力量才能迸发出来。如果没有权力、没有分工,这个力量只能是一锅粥一团烂泥。孙悟空给群猴带来的最大的进步就是有了核心领导、有了分工,而在这个核心领导当中孙悟空是居于金字塔顶端说了最算的那个人。
先学做人,再学做事 不要为了学知识而放弃成长的过程,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重要。孙悟空在菩提祖师手下先经历了七年充分的成长,他从一只猴懂得了人情世故,他有了学习本领的前提基础。紧跟着须菩提开始要教他了长生不老的方法和七十二变筋斗云,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。 石猴为啥叫孙悟空?悟空悟空,大彻大悟,四大皆空。所以菩提祖师拍头三下,只有石猴懂得了是什么意思,所以他有了开小灶的特权。这里不得不说下,情商有时候也是自身成功的先提条件。
不要当闲人,要当忙人,你干起来别人才能看见 学完本领回到花果山之后呢,孙悟空就经历了自己成长中的第三件重要的事情,两个字上天。为了上天他首先做了两件事情,这两件事情就引起了玉皇大帝的关注。
第一到龙宫那把人家定海神针给抢来了;
第二到阴曹地府把所有猴子的名字从阴阳簿上都给划去了。于是龙王跟阎王到天上去告孙悟空的状,玉皇大帝这个人比较注重和谐,在太白金星的劝说下说别动刀兵咱就招安他就算了,把能人变成咱们下属多好,于是孙悟空便上天工作去了。 你有水平你得做事情,领导才能关注你;如果你不做事情整天闲着,你再有水平人家也不关注你。所以,有水平的人不要当闲人,要当忙人,你干起来别人才能看见。
人脉就是资源,人脉就是未来 有本事的人要通过做事情使自己忙碌起来,这样才能引起灵领导的关注,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。那么孙悟空到了天上是如何抓住机会,为以后的发展积累资源的呢? 那就是结交了很多朋友。西游记原著写道,孙悟空一天到晚吃饭喝酒,闲来无事,四处认识人。三清、元始天尊、太上老君、通天教主这道教三个神,五方皆地、六丁六甲、十二元辰、二十八宿、四大天王、三山十岛、九洲四海的所有的英雄,所有的神仙跟孙悟空都是以朋友相称,孙悟空一天到晚就云里来雾里去,吃饭喝酒交朋友。 因此,他有了一个很棒的人脉平台。这也是西游记取经过程中每次遇到妖精打不过时,能请来各方神仙英雄的根源。
高调做事,低调做人 孙悟空就因为二闹南天门,被玉皇大帝请来了如来佛祖,最后因技不如人、盲目自大、目中无人被压五行山下。因为他孙悟空不懂得你有本事,你得谦虚低调一下,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大。所以他比斗失败后,在五行山下受尽了苦难。
一个人的成长当中,磨难是一个很非常重要的过程。谦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,遇到高人你别太得意。那么我们的那个道德修养中就有一句话了,说什么呢?说这大树能低头向小草致敬,这叫高明。小草抬头撇着嘴挑大树的毛病,这就叫愚蠢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中国的古典文学巨著《西游记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,其中的故事和角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管理智慧。但你可能会问,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和现代项目管理之间有什么关联呢?
“西游记”中的每一个角色,每一次挑战,都可以在项目管理中找到对应的影子。
从“取经”的目的,到团队中的角色分配,再到面对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,都与我们在项目管理中所经历的非常相似。让我们一起深入挖掘这两者之间的联系,并从中汲取智慧。
-1- 团队的角色分配 《西游记》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,“取经”这个任务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。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,最终以取得真经而圆满完成。那么,这个成功的项目体现出了哪些具有借鉴意义的项目管理经验? 1、项目总指挥/项目经理: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的君主,号令三界,天界诸神哪个不是神通广大的主儿,能够让诸神俯首称臣也不是一般的本事。 作为一个项目建设的灵魂人物,能够让项目建设按部就班运行起来,没有玉帝的本事,项目建设总指挥/项目经理在项目现场是玩不转的。
2、技术副总/项目总工:菩提老祖 菩提老祖是《西游记》中最为深不可测的神仙,门下弟子不计其数。连孙悟空这类最难搞定的精英人物都是老神仙培养出来的,可见菩提老祖培养人才的能力,和专业知识的过硬程度。 专业技术过硬加气场强大,他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的技术副总/项目总工的素质。
3、商务经理: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在《西游记》中显然是一个谈判高手,太白金星具有高超的交际艺术和朴实的人格魅力,孙悟空"打劫"龙王、欺负阎王,惊动了天庭,是太白金星给玉帝出了招安的主意,更亲自前往花果山与孙悟空谈判,以平等和谦恭的语气"求"悟空到天宫做官,表面上看似"欺骗",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。 在他的成功调停下,玉帝和悟空化干戈为玉帛,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。不管是业主还是承包商的商务经理,无不是在寻求利益最大化,寻求双赢甚至是多赢的途径,以太白金星的外交手段和情商,绝对是最优秀的商务经理人选。
4、控制经理:唐僧 说起唐僧,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,他是《西游记》里最坚持原则的一个形象,历经九九八十一难,终按计划到达西天求得真经。 各路妖魔鬼怪为了长生不老都想吃上一口唐僧肉,他们费尽心机,使用了各种手段,软的硬的都来过,有直接绑架的,有用美人计的,有用苦肉计的。最终唐僧都闯过劫难到达西天。 项目上的控制经理,掌管进度和费用,施工单位哪个不是为了自身利益用尽手段与控制经理拉近关系?若无唐僧的坚持原则,恐怕这项目进度和投资目标是要难实现了。
5、质量经理:孙悟空 孙悟空虽是《西游记》里一个生性不羁的形象,却着实是取经队伍里技术最过硬的一个。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,能够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。 他了解程序,熟悉体系,遇见什么妖怪知道拜哪位神仙,化解了无数西行路上的危难,是取经队伍里不折不扣的守护神。 质量经理,不仅了解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,也掌管着整个质量控制团队,如果让孙悟空来做质量经理,就凭他的一身本事和火眼金睛,现场质量怎么可能不受控。
6、专业工程师/技术员:沙悟净 沙悟净是《西游记》里最典型的任劳任怨形象。他做事认真负责,一丝不苟,诚实可靠。西行途中挑最多行李的就是他,可他从不抱怨被分配的任务重,一直安守本分。 也能在出现自己搞不定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求助大师兄,“大师兄,师父被精抓走了”“大师兄,二师兄被妖精抓走了”“大师兄,二师兄和师父被妖精抓走了!”施工现场的专业工程师/技术员职位,就应该选择做事认真负责、诚实可靠的人来担任,有问题又能第一时间寻求其他同事的帮助,只有这样的专业工程师/技术员在现场,现场施工才真正的令人放心。 相信在跟随师父西天取得真经以后,再跟太白金星补上些人际交往的课程,这位沙工,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施工经理。
-2- 取经过程与风险评估 取经之旅的每一步,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的执行过程。这背后包含了明确的目标、风险评估以及策略制定的核心要素。 - 明确目标:取经的目的与项目的目标 西游记中:取经的目的非常明确,那就是前往西天灵山,从佛祖那里取得真经,为了长安的百姓能够得到教化,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。 项目管理中:一个项目的成功首先要依赖于明确、可衡量的目标。不论是短期的项目里程碑还是项目最终的输出,项目团队都必须对这些目标有清晰的认识。 - 风险评估:妖怪的挑战与项目风险 西游记中:在前往西天的途中,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经常遭遇妖怪的阻挠。这些妖怪、恶劣的环境和各种未知的挑战,实际上代表了前行的风险。 项目管理中: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环节。这包括识别潜在的风险、评估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及监控风险。成功的项目经理会提前做好准备,确保项目能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变故。 - 策略制定:孙悟空的计策与项目策略 西游记中:在面对妖怪和各种难关时,孙悟空常常会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和计划来应对。他利用自己的变化、智慧和武艺,以及团队中其他成员的能力,来克服这些障碍。 项目管理中:策略制定是决定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。这包括资源的配置、任务的分配、时间线的制定以及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策略。 一个有经验的项目经理会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,制定出适合的策略,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,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。
-3- 良好的自我管理 唐僧是取经项目团队中看似最“无能”的人,却能赢得一群神通广大的徒弟们的爱戴和追随,并成功带领团队实现了求取真经这个难以完成的任务。 他是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来实现的吗? 显然不是。西行一路之上,除了利用紧箍咒这个管理手段对孙悟空有不多的几次惩戒外,绝大部分的时间是无为而治的。 事实上,唐僧作为项目经理的那点职权力在一群“超人”徒弟面前根本不够看,仅靠职权力来管理和约束徒弟是行不通的。唐僧来要带好这支队伍,必须更多运用管理以外的其它方式来影响下属。换句话说,对于项目经理来说,“领导重于管理”。 那我们来看看,唐僧的领导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?
1、名正言顺的团队领导 唐僧是取经团队名正言顺的领导。这个“名正言顺”具体表现为出身好、有授权、有靠山。 唐僧虽是凡人,但前世是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,根正苗红,出身好;唐僧是大唐皇帝御批的项目经理,有官方授权,有名分。 书中暗表,唐僧其实也是取经项目发起人如来佛祖钦点的项目经理,只是弄了个玄虚,安排观音菩萨去点化他来西天取经罢了;如来佛祖、观音菩萨、把兄弟大唐皇帝这些关键项目干系人都是他的靠山。 这也使得唐僧成了取经项目经理的不二人选。徒弟们跟着这样的项目经理干算是跟对了人,信心十足。 唐僧坐上项目经理位子的同时,也就拥有了这个权力所带来的职位影响力。其逻辑是,如果你处于某个管理岗位,那么在此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下属就不得不服从你的安排。 但值得注意的是,职位影响力无法超越职权的范围,“人们追随你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”。换句话说,职位只是赋予了管理者去领导团队的基本条件,但仅靠职位影响力去管理好团队又是远远不够的。
2、被认可,被接受 唐僧与徒弟们一直保持着良好互动和人际关系。在取经路上,时常流露出对下属的关心和爱护(如给孙悟空缝件衣服什么的),对徒弟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,也敢承认错误,自我批评,因此被徒弟们所认可和爱戴。 在这种状况下,即使唐僧好像什么也不会做,下属仍然愿意服从他的领导。也就是说,如果别人认可了你,那么“人们追随你的原因是他们愿意这么做”。
3、专业能力突出,具有核心竞争力 取经团队取的是什么?——佛经, 取经团队里谁会念经?——唐僧! 试想,如果取经项目的项目经理连经都不会念,大伙儿怎么可能指望跟着他能取来真经? 再者,唐僧不仅仅是会念经,而且还念得相当好,造诣很高,是佛学的权威人士。这个专业能力也不是一般的和尚可以比的。在取经项目团队中,“会念经”这个能力更成为了唐僧的核心竞争力,他人无可替代。 研究表明,人们愿意信服权威,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能为其赢得影响力。就如很多组织中的专家,他们的职位不高,官儿不大,但他们说的话就有很多人听,因为他们的专业能力总能给组织带来很高的绩效。也就是说,“人们愿意追随那些能够为组织带来突出贡献的人”。
4、关注下属的培养,言传身教 唐僧十分关注下属的培养。西行路上总是孜孜不倦地教诲徒弟们做人学佛的道理,比如常告诫弟子不要偷拿人家东西,不要杀伤人命,要尊佛礼佛,等等。 以身作则、勇作表率是唐僧实现领导下属的重要手段。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上,作为一个凡人,唐僧发挥着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精神,用自己柔弱的“小身板”无所畏惧地带领着一群“超人”徒弟们不断克服艰难险阻,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。 在整个取经过程,唐僧无时无刻不是付出着努力来改变徒弟们,无时无刻不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他人。因此,取经之路也就变成了徒弟们的修行与成长过程,使他们从妖魔转变为良善,从不谙佛法转变为一心向佛,追求正果了。 正因如此,徒弟们才更愿意追随他,“人们追随你的原因是你为他人付出”。
5、目标导向,意志坚定,愿景指引 一路之上,唐僧逢人就说一句话。虽然每次表述的版本稍有不同,但总结起来就是:“贫僧是东土大唐而来的和尚(钦差),奉圣旨,前往西天(大雷音寺)拜佛求经”。 这句话看似简单,却直指根本,解决了五大个问题——我是谁(和尚、钦差),从哪里来(东土大唐),为什么来(奉旨取经),我要到哪里去(西天大雷音寺佛祖处),干什么(拜佛求取),简直就是德鲁克式的提问。 可见,唐僧对取经目标认识非常清晰,且时时刻刻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。 同时,唐僧具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意志和高度意愿。就算是没有这群神通广大徒弟们的保护,他一个人也仍然会西去求经。 即使在取经路上会被妖魔鬼怪吃掉,也毫不动摇决心。这种强大的愿景感染了团队成员,为他们实现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指引。当代领导力大师沃伦·本尼斯在其著作《成为领导者》中写到:“领导力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提供指引的愿景。” 正是如此,唐僧为团队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持续的动力,向团队描绘出未来的美好画面——普度众生,修成正果。也正因此,唐僧成为了取经项目的最佳“代言人”,散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