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信息公开 > 慈善动态 >

玉汝于成第三部(日记连载八十六)

来源:原创|发布时间:2023-04-15|浏览次数:
2017年6月18日上午10点
从琴心堂主、征途流浪者的赶考说起
  今天上午,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如期举行。考场上年近六十的琴心堂主和身价千万的征途流浪者正在奋笔疾书…...
  我陷入了沉思,四十年前我也赶考,那时的我是个青年,为了一个工作、一个饭碗,后又赶考了几场,那是为了晋升职务,提升工资…...而今日,琴心堂主、征途流浪者的赶考,他们都是在商场呼风唤雨身价千万的私营业主,为丹阳贫困学子多次几万元捐款,是玉汝于成助学社的金主;他们都是玉汝于成助学社的志愿者,多次走村访贫调查,多次为助学社的健康发展而思考着;他们都是公益达人,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坚持,为了弱势群体,把公益慈善助学当作自己的人生使命。玉汝于成助学社是民间慈善助学机构,不能给他们以什么名誉、地位、利益,只能给他们越来越多的耗时间耗金钱的助学工作。
  慈善助学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,不仅需要金钱的捐助、需要时间的投入,还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实践。为了贫困学子成人成才,为了慈善助学逢勃发展,琴心堂主、征途流浪者多少次坐在课堂接受培训,像个小学生一样正襟危坐,聆听着小一辈的年轻教师滔滔不绝的社会工作理论,琴心堂主、征途流浪者多少个夜晚在读书,他们不在乎书中的黄金屋、名垂史、颜如玉,他们在寻找真正能使社会和谐幸福美好的真经。
   现在,琴心堂主、征途流浪者正在赶考,考试分数并不是他们追求的,他们是通过考试的形式,逼迫自己多学点社会工作知识,更有成效的为慈善公益助学服务。在玉汝于成助学社,像他们这样为慈善助学而学习的志愿者还有很多,如清风徐来、叮当猫,她们已经是硕士毕业、中学高级教师、副教授待遇了,可她们为多学慈善助学社会工作理论,去年和今年她们也赶考社会工作者全国统一考试。还有江苏警官学院毕业、丹阳十大优秀警察之一的流苏,为使贫困学子走出自卑阴影,自学心理学,通过全国心理咨询师的考试……他们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高大了起来,榜样就在身边。玉汝于成助学社的发展不仅有金钱的支撑,而且有志愿者广泛的参与,更有许许多多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的引导。
 2017年6月28日上午10点        
 贫困学子的耀眼福星    
 玉汝于成的最大金主
  2017年6月27日,玉汝于成助学社账户汇进一笔35000元。这是助学社自开办以来,接受到的单笔最大捐款。来自于丹阳市新丹五金制品有限公司。目前累计捐款已超十万元,成为玉汝于成助学社最大金主。
   记得在2015年11月22日,玉汝于成助学社总部在练湖路18号挂牌一周年,20余名新结对的贫困学子及家长参加活动,发放资助金和御寒服装,我也非常繁忙。这时来了一对慈眉善目的夫妇,要了解一下玉汝于成助学社,我也来不及接待,请琴心堂主接待介绍。事后,琴心堂主告诉我,他们就是来自于在新桥办厂的陈伟新夫妇,意向捐一万元资助贫困学子。助学社创办初期,单笔捐款达三万的是我的几个学生。一年来在我不认识的人中,当时意向单笔捐款达一万的只有征途流浪者。因当时调查核实的贫困学子还不多,助学社没有全额接受。陈伟新夫妇愿捐一万元,正值需为春节慰问筹款之机,我还有点小激动。心想,为尽快把意向变为现实,我驾车赶到了新桥。七拐八弯找到了丹阳市新丹五金厂时,厂区就是陈总的家,共有六间二层楼房带个大院子,大大出乎我的意料。但陈总夫妇信仰佛教普渡众生的意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她们夫唱妇随,一直在做善事。陈总说,二十年来,开始在建筑工地干了八年,然后继续上学学计算机软件开发,做开发有四五年,04年开小厂开了几个月,关门,06年又开,同时信奉佛教,所以从06年一直开到现在,14年经济才有点好转,一边扩大再生产,一边行善,给村上老年人送慰问金,修建道路……陈总生活节俭,洗澡从来不进什么镇上的大浴室,而习惯于家中洗浴间。
  2016年初,陈总夫妇的企业越来越兴旺,租用了大厂房,要用钱的地方很多,要做的事也很多。在百忙中抽时间参于助学社的调查走访慰问等活动,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助学社,感到玉汝于成助学社虽是民间慈善,但工作扎实、捐款来龙去脉透明值得信赖。向我表达了可大额捐款助学的愿望。玉汝于成助学社经理事会酝酿论证,也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,玉汝于成学子虽家境贫困但学习勤奋,应该进一步激励,以奖励代资助,“未来之星奖学金”顺势而出,一下子在全市玉汝于成学子中全面展开。2016年7月陈总夫妇捐款30000元为“未来之星奖学金”基金,各界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,使“未来之星奖学金”基金达8万余元。今年是实施“未来之星奖学金”的第二年,可喜的是玉汝于成学子中将有北大新生,陈伟新夫妇又捐款35000元为奖学金基金,大力支撑着玉汝于成助学社的活动持久开展与发展。
  陈伟新夫妇在调查走访活动中,更清楚社会底层贫民受疾病困扰,生活艰难,每逢佳节,都要捐进相当数量的钱作特种资助金,上门慰问最困难的学子家庭。两年来,累计捐入助学社账户已达95000元,还有多次直接上门慰问的款未计入内。实际捐款远超十万元。陈伟新说道:贫困生受到资助激励,努力奋斗最后改变自己贫困的面貌,不也是助人自助?只不过时间长点而己。至于所资助的贫困学子将来能不能有较好的心态,改变面貌回报社会,那是各个学子的个人造化。而我们莫问前程,但去耕耘。陈伟新夫妇的确是贫困学子的福星。捐资扶贫助学不求回报的善举值得我们学习。
 欲知事情发展如何,请看下篇日记连载

Copyright © 2021 丹阳市玉汝于成慈善基金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02465号 XML地图
主办:丹阳市玉汝于成慈善基金会 开发维护:丹阳市点星软件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