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,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人们将农历的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。
在这元宵佳节,玉汝于成慈善带着满满的祝福,愿大家被幸福围绕,被快乐拥抱。我们会继续在慈善的道路上前行,为更多人点亮希望之灯,也希望大家在享受节日喜悦的同时,能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,让爱满人间,元宵节快乐!
元宵,在中国由来已久。最早叫“ 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 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 。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,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闹花灯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满街挂满灯笼,到处花团锦簇,灯光摇曳,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。正花灯的造型很多,有宫灯、兽头灯、走马灯等。
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“耍龙灯”也称“舞龙”,也叫“龙灯舞”。“耍龙灯”的表演,有“单龙戏珠”和“双龙戏珠”两种。在耍法上,各地风格不一,各具特色。
民间狮舞的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狮子为百兽之尊,形象雄伟俊武,给人以威严、勇猛之感。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,认为它能驱邪镇妖、保佑人畜平安。重大活动里舞狮子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,事事平安。
踩高跷,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。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,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。
划旱船,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。旱船时手里拿着桨,做划行的姿势,一面跑,一面唱些地方小调,边歌边舞,这就是划旱船。
“走百病”,也叫游百病,散百病,烤百病,走桥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,结伴而行,见桥必过,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。